窄室—中國人的最後階段
大家要留意以下的故事: 古人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要試求飛翔的感覺. 可惜千多年來只是幻想, 從未成為事實. 科學家唯有繼續發夢, 務求即使在物理層面上不能完成飛行, 也要在精神層面上去體現翱翔天際的美妙感覺.
正如大家都未去過仙女座星雲, 但天文學家總是會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的……仙女座星雲 ─ 就在他們的心靈內﹗
在二十世紀人類要飛往天際的同時, 中國人心靈內的圍牆也成為了物理上的事實.
中國人二千多年以來被一股形的壓力干擾着. 一個年輕有為的人, 本應在廣闊的大地上充份的毫無保留的發揮自己, 可是郤被背後一股無形的拉力牽引着, 今其美麗的人生提早沃折.
在二十世紀之未, 二十一世紀之初, 中國人心靈的圍牆化為了不爭的事實…….這堵圍牆之的一片狹小空間, 容讓我們稱之為窄室. 而以物理形式存在的窄室, 就是今日的整個香港.
或者用整個香港來作為窄室的範圍委實誇張. 但至少, 香港的公共屋邨, 是名副其實, 中國人心靈圍牆實體化的成果.
這種公共屋邨, 不知大家有沒有印象, 內裏是一個近乎正立方體的空間, 所有窗戶都設在這個立方體的盡頭. 內裏基本上不能間隔出一個獨立而不受外界滋擾的睡房.
最重要的是這種窄室是集體建構在一橦三十多層的高樓之上, 從窄室盡頭的窗戶望出去, 四方八面都是鋪天蓋地的一個又一個緊緊挨在一起的窄室.
窄室之所以為二十世紀未, 二十一世紀初的產物, 是有他的歷史背景的.
六, 七, 八十年代的公屋單位, 其內部設施和間隔其實比窄室糟上百倍. 但可幸的是那時香港的公共空間十分充足. 城市範圍內有一個離家出走的孩子吸呼的空間.
不幸的是, 我在九十年代住進了窄室. 在我小學五年班時的香港, 公共空間已遭人不斷謀殺. 到了二十一世的開端, 香港的所謂公共空間己蕩然無存, 剩下的只有一所所出租空間. 是的, 在二十一世紀的香港, 要找一個的寧靜的空間思考, 是要附費的. 本來可以充作心靈休息室的長途巴士, 火車等, 己被一個又一個的顯示屏和揚聲器佔據. 地下鐡成了心靈的最後根據地.
一個開始知道寧靜可貴的中三學生, 唯有待到深夜所人都停止動的時候, 在窄室挑上孤燈, 陷入語理學和邏輯學的迷思.
所以說公屋只是窄室的其中一部份, 整個香港才是窄室的範圍.
但這並不是一個問題, 物理上的窄室只是外在的障礙. 可惜是住在裏面的背負着心靈窄室的人, 無路可轉.
屋邨單位以內, 是幾百呎的空間和一兩高的矮牆. 單位以外的街道, 是人來人往, 幾百米高的圍牆.
在不可能間隔出私人空間的地方. 人們會相繼築起心靈圍牆, 躲進內裏的心靈窄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