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6日 星期六

現代派音樂恐怖在那裏?

現代派音樂恐怖在那裏?

西方現代派的音樂給我兩種感覺, 第一是空洞, 第二是恐怖. 但在解釋箇中原因之前, 我先想一本釐清一些問題. 西方現代派的音樂, 不是因為”空洞”而造成”恐怖”. “空洞”和”恐佈”在本文中, 是兩種獨立的感覺.

要了解上述兩感覺, 一定要知道西方人的靈魂感受是什麼. 讓我們泛稱西方靈魂為浮士德靈魂.

如何體驗浮士德靈魂的感受?

所謂浮士德靈魂的感受, 是一種對”無限”的希祈和欲望. 這種靈魂感受, 是在西歐黑暗的森林中尋找出路的感受. 而這種黑暗的感受, 並不是那種置身在無垠的沙漠的人可以想像的.

森林大樹頂端葉子永不止息的猛烈搖動, 遠處傳來的狼皓, 若有若無的鬼影. 身在其中的人, 高度的警醒, 去面對眼前的黑暗, 只有被外物稍為一碰, 立即魂飛魄散!

無限

就是以上的情境, 塑造了浮士德靈魂對宇宙萬物的感受. 浮士德靈魂, 是一個迷失在無限之中的自我(ego). 這種感受, 化為數學, 成為了微積分數學和笛卡兒座標.

在古希臘人心目中(阿波羅靈魂), 每一個正整數都是一個實體, 跟其他有形體的事物, 例如星星太陽等, 都是實實在在的. 對於阿波羅人來說: 負數是一件可笑的事物, 就好像說人沒有肉身, 也可以生存一樣.

但在笛卡兒的座標系統中, 正整數只是無限空間內其中的一點, 只是用來記錄位置的符號, 再不是一個實際的度量.

浮士德靈魂的感受, 也化成了偉大的巴洛克音樂. 夏康舞曲中段的鬼魅般的小提琴獨奏, 是一段穿越黑暗森林的旅程. 那種失落在無限的恐懼和無力之感, 在這裡全然拼發!

而此時氣氛一轉, 陰霾盡散. 浮士德靈魂穿越了雲層, 接受了上帝的聖寵. 而現代音樂的空洞, 可能就是失去了最後這一段.
靈魂歷程

這是至今我所聽過的唯一一首, 也可能是最後一首浮士德靈魂的聖曲. 完全描述了浮士德靈魂由墮落, 迷失在無限之中, 最後穿\越雲層, 到達天堂, 接受救贖的偉大歷程.

夏康舞曲, 和歌德的<<浮士德>>首尾呼應. 徹底描繪了浮士德靈魂的生路程.

至於現代的西方音樂, 剩下的只有浮士德靈魂對無限的渴求和慾望. 昔日神聖的救贖已全然消失了. 往後的西方的音樂, 可能會和彿堂寺院的呢喃, 徒有昔日文化全盛時期的外殼.

而業己形上枯竭的浮士德靈魂將會再度沉睡, 回歸到大地, 回歸到物無成毀的”永恆”狀態, 完成了這一生的使命.

沒有留言: